零点看书 > 文曲星下凡 > 第二一章 道路曲折

第二一章 道路曲折

[[[CP|W:800|H:558|A:C|U:file1.qidian./chapters/20135/25/174861635051056218327500116735.jpg]]]

二人继续站在木船的船头,遥望着河道里那青青的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温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那斜坡上,几头黄牛悠闲的啃着嫩嫩的青草,一名小童身穿红sè的兜兜,手拿横笛,吹奏着清脆悦耳动听的乐曲,一首“闯王柘县访贤”在小童的演奏下,活灵活现。和煦的阳光吹拂着惠济河。河水好像被悦耳动听的笛声所感动,那风吹动的波纹拍打着岸边的柳根,“啪啪”地响声好像在欢迎小童的演奏。

堤岸上,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成柳笛,他们跟着小童的笛音,好像在伴奏一样,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一群小鸟站在柳树枝头叽叽喳喳地又蹦又跳,撩开了歌喉,好像有节奏的舞蹈。

闯王访贤在这优美动听的欢迎下,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柘县城西关。

官桥,是惠济河上最美丽的桥,虽然不是很大,却有青砖砌成。

二人走下木船,来到桥上。站在桥头,遥望豫东大平原,一览平川,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县城尽收眼底。

大将田见秀手指前面城池道;“雄伟的柘县城,城门有庙宇,两尊大石狮子好像两个卫兵,活灵活现的立在城门左右两侧,那一定有不少典故?”

闯王喊闻听田见秀问起,同样想了解了解,因为自己要访的军师就在这座小城,随叫一声,“老大爷!快上来介绍介绍,”

“就来,”老大爷把木船固定好,立即走上桥头,他清楚,二人离不开自己做向导,随介绍道:“这就是柘县新城,旧城在嘉庆二十年突然一天沉入大水,没于泽国,一城锦乡,后来城池南迁。迄就现状,北旧城内已是烟泼荡漾。水天一sè;另人神往。”

“嗷,”闯王点了点头,问道:“柘县属于哪个州府管辖?”

“属于开封府,”老大爷见闯王问起,立即做出介绍:“她位于开封府的东南部,归德西南部。原城历史悠久,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夏称“株野”,商称“秋地”。至秦乃筑城,以邑有柘沟环流,乃称“柘县”。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柘县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绚烂丰富的文化,”

闯王点了点头,他有自己的目的,尽管扮装成访友会师的游客,但是,访贤怎能忘记。在亳州,把守城门士兵的话又响在耳边,一位富家抬着块金匾,上写着“活神仙李大仙”他们往柘县而来,随道“活神仙李大仙就在这座县城,但不知住在何处?”

“李大仙啊,”老大爷点了点头介绍讲;“知道,他住在柘县旧城东南角的白塔寺,”

“白塔寺……”闯王闻听所言,心中暗喜,终于找到有了李大仙的下落,随高兴的讲道:“请老大爷带路,到白塔寺寻访活神仙李大仙,”

“好的,”老大爷愉快的接受了向导任务,只要给钱,为何不干,他一路边走边介绍;“说起白塔寺,她是宋朝大观四年,有位僧人叫会朗,于旧城东南角建立寺院。”

“嗷,”闯王点了点头,“原来是僧人所建,”

“对,寺内建一塔,塔身皆白釉砖,塔顶为八角彩sè琉璃瓦,名白塔。寺随塔名。起名白塔寺。寺内悬一巨钟,僧人早晨撞击。‘咚,咚,咚’的钟声环绕全城,万家皆晓,故有白塔晓钟之景观。”

“白塔晓钟”闯王闻听所言,感到好奇。三人说着已经来到城东,随问道;“哪儿看到白塔晓钟?”

“可惜的是旧城淹于大水,白塔寺随着城池也沉入地下,后人为纪念白塔寺,留下碑刻,上有诗一首:写的什么请先生念给我们听听,”

闯王闻听所言,心里不悦,尽管如此,还是念给老大爷,因为还有大将田见秀呢,随念道:“巍然白塔傍立城,插汉冲霄耀眼明。忽闻钟声寝晓出,万家尘梦一时清。”

“先生是寻找李大仙的,”大将田见秀不懂诗词,立即向老大爷审问道:“李大仙到底住在哪里?”

“李大仙……”老大爷好像突然想起来了,随讲道:“他住在旧湖里的歇鹤台,”

“什么歇鹤台?”闯王访贤的决心很大,一定把李大仙访到,随道:“走,到歇鹤台,”

三人立即往旧城的歇鹤台走去。

老大爷边走边介绍;“歇鹤台是二郎神变成白胡子老头的模样,乘仙鹤来此接受香火,在庙宇的屋脊上歇息,被当地人看到,后来起名为歇鹤台,”

闯王和田见秀来到歇鹤台观看;原来是一座庙宇,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哪儿是李大仙住的地方?”

“别慌,”闯王心里着急,他看到了歇鹤台的左右两边,有两首古诗:不用老大爷要求了,要看看有没有李大仙的消息,立即念起来;“城北新秋水sè空,青蒲丛畔数茎红。净香生出游人旷,戏东南叶叶风。”

“没有提到李大仙啊!”大将田建秀问。

“这里还有一首呢!”老大爷手指上边的黑字,介绍道:“这一首才有呢,因为说的二郎神,他是仙人,肯定与李大仙有联系,”

“不错,”闯王点了点头念叨:“神仙骑鹤几年来,城上空留吊古台。祗为登临高士少,年年风月碧荷开。”这首诗是描写仙人骑鹤来北湖,以及北湖的风景的,与李大仙有什么联系?”

闯王怎知,这首诗与文曲星下凡是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不是二郎神骑鹤来此接受香火,哪儿来的李紫金。可惜的是,他们都是肉眼凡胎,也没有前知前年,后晓八百的本事。

此时,闯王生气了,向老大爷大声的嚷叫着;“赶快带路寻找李大仙,”

“好的,”老大爷想了想道:“李大仙不在城里居住,可能在城北,不妨我们到那里寻找如何?可是,离城还有一段路程,步行很远的,”

“远就坐车,”大将田见秀立即到附近顾了一辆马车,“快上车,”

三人立即坐上了马车,老大爷负责指挥方向,道:“往县城西北方向,李大仙可能住在慈圣镇,”

“什么慈圣镇……”闯王和田见秀哪个知道呢,只有听从老大爷指挥。

他们坐在马车上,望着一块块成熟的庄稼,田野里的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慈圣镇。

“到了,”老大爷手指前面,“李大仙就住在那里,”

闯王李自成抬头观看;“楚王台”三个大字,随大怒道:“这哪儿是人住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土丘,”

岂知,老大爷本是好心,在积极帮助客人寻找军师,认为,李大仙的名字怪怪的,既然是大仙,必须到带有古迹的地方才能打听到,所以带着闯王来到楚王台,随介绍道;“不错,楚王台在柘县城西北十二公里的慈圣镇韩相鲁与后台之间的一个土丘。据传,楚汉相争时,项羽曾在此筑台观演兵马,故名为楚王台。古人有诗;‘我爱楚台月,清光知几许?娟娟分外明,户户闻砧杵’。”

“不对,”赶马车的老爷提出异议,插言道:“当时东汉王嫱,即王昭君在去北国和藩时,路径此台。她登台焚香,衷心祭祖,时值秋风萧瑟,月光如银,无限乡思,紫纤于怀,这便是留传至今的楚台望月。有诗为证:‘登临犹认楚王台,无复当年歌舞来。明月不知人已去,蟾宫依旧傍云开’。”

“哎,”老大爷点头承认,“那是后来,王昭君路过,也登上了此台,”

大将田建秀闻听所言,心里不满,大怒道;“这与先生访贤……”他感到失口,赶紧改口,“李大仙到底在哪儿?”

“客官息怒,”赶马车的老大爷向前劝解,手指船家道;“这位大哥对这一带不熟,若问李大仙吗……”他捋了捋胡须讲;“我知道,”

闯王闻听所言,心中暗喜,赶紧追问;“他住在哪儿?”

“上车,”老大爷立即喊叫一声,“我带你们前去寻找,

四人坐上了马车,继续往前行驶,越过一片片庄稼地,望着这一路的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过了高粱地,是一条宽阔的马路,在一片挺拔俊俏的白杨树旁,栽下一行弯柳。路两旁的柳枝轻柔地摇曳着,在半空中相互点头致意。又像热恋中的情人,紧密地相依相随,攀援在一起。为闯王搭起一座拱形的绿sè长廊。

“吁”赶马车的老大爷拉了拉马缰绳,喊叫一声,“伯岗集到了,”

“伯岗集……”闯王愣起来。

“请客官看:”赶马车的老大爷手指伯岗集南门里的一土丘,道:“相传为楚霸王屯兵、点将处。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退军霸岗。汉军追急,在楚军无计御敌之时,忽然刮起暴风,风吹柳絮,满天飘舞,如烟如雾,障人耳目,双方无法交锋,汉军只得鸣锣息鼓,楚军幸免一场惨败,故得霸岗烟柳之说。”

“什么霸岗烟柳……又是一个土丘,”大将田建秀立即责问道:“李大仙就住在这土丘里吗?”

“那里有首诗,”赶马车的老大爷手指土岗一旁的碑牌道:“看看李大仙住在什么地方,”

闯王抬头观看,原来还是一首古人,随念道:“八千子弟不还乡,逐鹿伊谁佐霸王。绝代雄图随逝水,只余烟柳满高岗。”

大将田建秀闻听古诗,随大怒道;“哪儿来的李大仙?”

赶马车的老大爷闻听没有李大仙,随喊叫一声,“上车,我们继续寻找,前面不远处,便是伯岗集的北王庄。每逢庙会即有众多锦衣少女前来朝香,惊动凤凰翩翩飞来,与之媲美,故称凤凰台。李大仙一定常来此观看。”

“此言有理,”闯王随向大将田建秀作出商量,最后决定,“上北王庄赶庙会,寻找李大仙……”

yù知后事

请看下章

[sp=pyer.ku6./refer/aIF8Ybe0PuNCLx5So9sPmg../v.swf][sp=pyer.ku6./refer/Ma8qfaKwSqz3X32MFSkdPw../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