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心灵有约 > 四十七、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

四十七、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

我已经活了三十亿年了,我每一次的人生,都像是在坐过山车,那叫一个过瘾。吞噬小说 www.tsxsw.com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追求荣华富贵,我觉得,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美,我就是这样孜孜不倦不倦的追求了三十亿年,直到我成为圣灵骑士,为人类提供追求美的灵感。

很多人觉得,女人非要年轻、苗条、没有皱纹才叫美,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善良,加上开心,加上福气等等,才是人生的美满。

我也不认为人非要有钱才叫美。年轻人只知道金钱的好处,却不知道金钱的坏处。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把赚钱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幸福。

我承认衣着光鲜、举指优雅也是一种对美好的创造,宝马香车、家有豪宅也是一种成功。但这方面我不太拿手。我觉得我所能达成的成功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种几棵树,再写几本书。

还有很多年轻人是爱情至上的,仿佛离了那个他(她)就没法活了。其实人生是有多种选择的,爱情不应该成为唯一,他(她)也是。

爱情只是人生的内容之一,另外还有亲情、友情、成就感、艺术审美、各种给你带来极大愉悦的兴趣爱好,只有这些的总和才是丰富的人生,如果爱情一枝独秀,就像一张一条腿比较长的椅子,坐都坐不稳。

这些都是我很想让年轻人认同的事,但是我苦于没有这样的平台。当然你可以言传身教,只是你能培养的孩子人数就有限了。

《论语·述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人与人之间每十年就会有一个代沟,为什么?因为你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没有经历过。

黑格尔说过:“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是的,我就是想把自己惨痛的经历写出来,让年轻人看的。还有就是通过事实让他们明白,虽然当好人很难,但还是要当好人。

当我的故事拥有了广大的受众,和一批正待建立世界观的孩子,我其实不用做更多的事情。很多时候,只需要表达一句:这很不公平,祝福他们,就足以鼓励大家了。

我的故事里可以没有道德批判,但一定要有底线,就是要发出正义的声音。我不能阻止别人做错事,但适度的提醒还是要有的。

如果你的孩子准备去打仗,你就得让他知道敌人扔过来的不会是面包;如果你的孩子准备去探险,你就得让他知道山谷里没有七尺大床。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们去造船,你先要培养他们对大海的渴望。

这种提醒与鼓励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职业底线,只有在这个底线之上,你才能追求各自不同的文艺方向。

正能量的教育应该帮助年轻人拥有一颗隐忍的心,聪慧的心,从而让谋生不再是一个伴随终生的巨大辛劳。让年轻人的心能在悠闲中致力于善的绽放,是我们成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际上,一所好的大学,它就应该为此而存在:创造新的一代,改变这种完全被谋生所占据的社会结构,寻找信仰,寻找心灵寄托。文艺应该是神圣,中国国内的很多文人却功利而浅薄

白岩松说:“我总相信,富起来,吃饱了穿暖了的中国人,不会天天只是卡拉OK,不会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物质的获得上。当物质方面有了巨大进步的时候,也许一个真正与精神、与灵魂、与信仰有关的中国人追求的时代也就真正开始了。好多人沮丧着说,在中国读书的好时代过去了。我想说:不!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我也是这样想的。

现代社会的三种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恋物成瘾。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为药效,纵欲成瘾。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宣传这三种思潮的书刊都应该被列上黑名单。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人世,都被一个编好的命运控制着,这个命运天堂里的天使编一半,地狱里的暗使编一半,然后基于这样一条原则给你奖分和罚分: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与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在短期内做坏人可以很快赚到财富,但一系列的灾难很快也将如影随形。

当然,有些事情,上帝他隐藏的很巧妙,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人恶贯满盈却福禄双全,有些人品德高贵,却不得善终。如果行的好的人,都会过上好日子,行得不好的人,都会完蛋,这个世界也就太简单了,人也就太能摸揣出上帝的意思了。

所以,善功是代代相传的,一个人行的好,也许与他本人无益,但对于他家族的其他人,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反之,一个人行恶,也会给他的家族的人带来无端的祸事。人总不是孤立的吧!

实际上,人类如果聪明的话,他应该追求的是平安而不是金钱。一个人要追求平安也远比追求金钱容易的多。因为你只要走在人行道上,你九成九是不会遇上车祸的。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人行道,这三个信仰都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在地上,它们都能保你平安,只不过死了以后,你们去的目的地就很不一样。

对于人类所做的每一样操作,我们都会通过良心向他提醒后果,当他一意孤行的时候,我们并不强行阻拦,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道路的权力。

不同的国家可以设置不同的奖罚标准,在一个国家可能会扣分的事,在另外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加分。但我们年末会对各个国家进行道德评估,支持**行为的国家评级就会很低。

至于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准,就要看它的权贵是否尊重普通平民,健康人是否善待残疾人,男性是否尊重和关照女性,成年人是否关爱老人和儿童,多数群体是否尊重少数群体,开车的人是否礼让走路的人等等,甚至,人们是否能够把坏人、罪犯和敌人也当人对待,把爱心扩展到动物。

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衡量人类心性的尺度就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一个国家好坏要靠GDP说话,但我们不会这么评判。事实上一个国家最可怕的不是贫穷和苦难,而是抛弃和践踏一切道德原则和公平原则,并视之为合理的思想和人。

它们比灾难、动乱、战争、瘟疫、饥馑更可怕。前者只能伤害我们的**,后者则藏在我们的血液里,把伤害一代一代遗传和继承下去,使其自动发酵世代相残。恐怖的是这个时代产出了越来越多这样的人。

对于我的故事的前景,我是有些悲观的,因为它太文艺了,这也注定了它只能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但是,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现在的文艺很难百花齐放,因为它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我写这个故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有一个方向,能够让更多的有情怀的文化人,尤其是年轻人看到光明。

年轻人都想要成功,但如果没有一个很合适的、好的灵感让他们成功的话,他们就很容易去走哗众取宠的道路,人们也不可能会看到像苹果那样正儿八经的公司存在。

现在人们喜欢说“与时俱进”,好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周围的一切都飞速向前发展进步了。有些方面是这样的,比如经济、科技等,但在某些方面如教育特别是语文学习方面,则完全相反,不但没什么发展进步反而退步(说得难听点简直就是堕落)不少。若论起罪魁祸首来,自然是正大行其道的全国统一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了。

还是让我们看看上世纪前半叶我报考北大时是怎么样进行国文考试的吧。

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是这样的:

(一)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段第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符号。

甚至还有比这更简单的。如1922年的试题:

(1)饶危蹊悬度许

以上四词,试解其意义。

(2)作文题

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而“国立北大清华南开1946年度联合招生试题”则更是简单得“不像样”!请看那年的国文试题:

(一)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题目:学校与社会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1)指日可待(2)变本加厉(3)隔岸观火(4)息息相关

当年的这些国文试题,仅仅只有一页纸。参加这样的“高考”,考生根本无须做过多的备考,只要平日有厚实的语文修养与能力,考场上自然能沉着应对,这样考试得出的成绩,才是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

哪像我们现在,高考试题动不动就长达十几页之多,题型五花八门,内容稀奇古怪,考法僵化刁钻,字数多达万余字,不要说考多少分数了,考生能把这接近中篇小说的文字看完,而不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难怪一些专家学者做这些高考试题时,都叫苦连天,纵使满腹经伦最后也难及格。

为了应付现在的语文高考题,高中语文老师们可是费尽了心机,绞尽了脑汁,一切教学与考试都唯高考之马首是瞻。高考题中分值最大也被老师们认为最能得分的是除了作文外的基础题,分值90分,占整个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二,于是乎,平日的教学也不讲究什么“传道授业解惑”了,教材中的课文被支离破碎地做一番肢解式讲授,剩下全凭大量练习题强化巩固。

为了应付高考,却要以学生们日后成为精神贫穷者作为代价,这代价未免太沉重了吧!当年清华北大的国文考试题虽简单,却能为真正的语文学习服务,使语文学习成为精神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提升生命品位的过程,成为人生质量的优化过程。

而时代进步到了21世纪,语文学习却在这种落后僵化的高考引导下,走向了穷途末路,尽管有识之士已经群起质疑批判过了,其中不乏“语文教育,误尽天下苍生”的盛世危言,但应试教育的卫道士们就是坚强不屈,还在那儿如苍蝇似的嗡嗡地为自己唱着颂歌。呜呼!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只有冲天一哭了。